《咏鹅》诗句解读
Data by GuamfuMuseum on 2025-10-24
《咏鹅》
——唐·骆宾王
鹅,鹅,鹅,
曲项向天歌。
白毛浮绿水,
红掌拨清波。
起句展现童音童趣,由远及近:“鹅,鹅,鹅”。作为五古形式,本可以说成“一只大白鹅,曲项向天歌”,但骆宾王不拘格式,以儿童心态高呼“鹅,鹅,鹅”。重要的事情说三遍,自古就是如此。陆游的“一杯愁绪,几年离索。错,错,错”,唐婉的“欲笺心事,独语斜阑。难,难,难”,秦观的“青山虽好,朱颜难驻。去,去,去”,史达祖的“柳户清明,燕帘寒食。忆,忆,忆”…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也应了古代谚语:事不过三。骆宾王以七龄童的敏锐,抓住了语言表达的特征,让小诗开篇非同凡响,下句烘托接上:“曲项向天歌。”此句既有画面感,又有声音的表达,显示骆宾王驾驭语言的能力。“曲项”,鹅发声前的动态,曲线比直线优美,“直项”亦可直接“向天歌”,但没有“曲项”富于动态,富于激情;由曲向直,发声有一个过程,这句诗实际在写动态发声过程,让发出的声音富有层次。
“曲项向天歌”是作为主体鹅的情感宣泄方式。生活在社会上无非两个需求:物质与精神。情感宣泄是精神需求,骆宾王提至物质前面,让“鹅”向天歌唱,先表明自己的情感。古文运动后,这种先声夺人的写法也频频出现。
后面两句貌似平铺直叙:“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。”先是色彩表达,两句十字四个颜色——白毛、绿水、红掌、清波,四色之间的关系微妙,相互关照。“绿水”和“清波”侧重各自不同:“绿”为客观色,沉稳不透明;“清”为主观色,通透有变化。前一句“白毛浮绿水”是生活的悠闲状态,一个“浮”字将轻松闲在的心理展现了出来;后一句“红掌拨清波”是生存的紧张状态,一个“拨”字将为生存而忙乱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。这里有一个不易被人觉察的细节,即鹅在悠闲浮水状态下,是不大会注意到“红掌”的;只有当鹅觅食时,头朝水底扎去,拼命划动蹼掌,才可以清晰看见“红掌拨清波”。
骆宾王的后两句看似是一种状态两句表达,实际上是两种状态两句表达;上句是生活状态的描述,下句是生存状态的勾勒,“浮”是生活的清闲,“拨”是生存的竞争;“浮”之慵懒,“拨”之忙乱,一字之差,高低自现。骆宾王的小诗虽然在写鹅,但实际可以自喻,鹅之状态就是人之状态:有情感需求,适时宣泄;有生活状态,悠闲自在;还要为生存奔波,努力觅食。正是因为这首诗包含如此之多的社会内容,加之美学上的颜色表现及声音传达,还有它们之间融洽的关系,构成了如此丰富的诗境,使之成为千古名篇。
- 朝代:
- 类别:临展
- 现藏:观复博物馆
更多藏品
体味古人的生活韵味,领略文化的无穷魅力。
